這得從電容器的結構上說起。最簡單的電容器是由兩端的極板和中間的絕緣電介質(包括空氣)構成的。通電后,極板帶電,形成電壓(電勢差),但是由于中間的絕緣物質,所以整個電容器是不導電的。不過,這樣的情況是在沒有超過電容器的臨界電壓(擊穿電壓)的前提條件下的。
我們知道,任何物質都是相對絕緣的,當物質兩端的電壓加大到一定程度后,物質是都可以導電的,我們稱這個電壓叫擊穿電壓。電容也不例外,電容器被擊穿后,就不是絕緣體了。不過在中學階段,軸向電容這樣的電壓在電路中是見不到的,所以都是在擊穿電壓以下工作的,可以被當做絕緣體看。但是,軸向電容在交流電路中,因為電流的方向是隨時間成一定的函數(shù)關系變化的。而電容器充放電的過程是有時間的,這個時候,在極板間形成變化的電場,而這個電場也是隨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實際上,電流是通過場的形式在電容器間通過的。
將兩平行導電極板隔以絕緣物質而具有儲存電荷能力的器材,稱為電容器(capacitor或condenser)。導電極板稱為電容器之電極(electrode),絕緣物質稱為電介質(dielectric)或簡稱介質。
電容量(capacitance)是用來表示電容器能儲蓄電荷的能力(或容量)。各種電容器,因導體的大小體形狀體材質及板間距離與介質種類等因素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電容量,但所能儲存的電荷量Q與其電位V系成正比,即Q=CV式中的比例常數(shù)C即為電容器之電容量,簡稱電容。C=Q/V電容的單位為「庫能/伏特」,為了紀念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Faradayl791~1867,英)對電學的偉大貢獻,將1庫侖/伏特的電容稱為1法拉(farad),簡稱法,單位記號為F或f。在實用上,法拉之單位常嫌過大,例如一個球體若要1法拉的電容,軸向電容則半徑必須為9*10e9公尺!因此常以微法(μF)或法pF)軸向電容來表示電容值的大小。